来源:滚动播报
(来源:上观新闻)
当生态成为方法,当设计超越边界,我们要怎样去想象与重构一座城市的未来?当一座城市的发展范式,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,设计又将如何担当?
以“设计无界 生生不息”为主题的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昨天在上海启幕。“顶流”大师与青年设计师思想交锋,3000件时尚新品编织答卷,无不诠释出一个时代命题——设计已从产品“美化师”蜕变为提升价值的“核心引擎”,进而带动产业变革,引领生活范式,驱动城市向“新”而行。
生态为帆,孕育蓝海新岗
展开剩余80%“‘生生’是一种新愿景,也是一种新动能,它描绘了如何通过设计实现生态、生产、生活协同的美好图景。”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表示。
2025“上海设计100+”全球竞赛优秀项目展厅。袁婧摄
“生态设计”是本届大会的核心亮点,它致力于借助让人类与自然协和共生的设计,推动科技、产业和生活方式革新,以修复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危机。在这一理念下,比利时经济学家、生态活动家冈特·鲍利提出过一个“蓝色经济”的畅想,用10年时间、从100个创意中创造100万个新兴岗位。
星载可展开天线金属网(嫦娥四号鹊桥尺寸模型)。袁婧摄
“蓝色经济”的核心是向自然学习,因为自然界中的每一件东西都互相依存形成闭环。人类社会也可以“道法自然”,去创造出更加高效、更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。本次大会现场,已经有企业在尝试进行“蓝色经济”的创新。阿普塔是一家从事消费品包装的跨国企业,也是欧莱雅等美妆巨头的供应商。他们选择研发全PE材质的泵头,确保瓶泵和瓶身都是塑料材质,可以一起回收利用。自然堂的一款“冰肌水”,凭借原料、包装、产品可持续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匠心设计,12年里售出超过8000万瓶,其一次成型的渐变吹瓶技术可减少90%以上二氧化碳排放,仅此一项,就成为无数消费者愿意购买的理由。而本次大会将近三分之一的展区,使用的是模块化展陈,可以重复利用,降低资源浪费。
视角为钥,设计破界爆款
昨天的开幕式上,“半杯水”的意象被多位设计师反复提及,不同于以往人们用它来表达性格的多样性,如今它被赋予用多维角度观察世界的全新意义。
创新往往就是观察视角的改变,设计师往往最容易捕捉到这种变化。陈列于上海设计100+展厅的美妆FancyCube,将“0酒精、0矿物油、0滑石粉”的彩妆膏装到指甲盖大小的玻璃水晶立方体中,并配以金属链条,原本的化妆品由此变成闪闪发亮的时尚配件,多个水晶体还能玩出不同花样。这一巧妙的思路转换,使得这款诞生于上海的化妆品迅速捕获全球消费者“芳心”,目前用户遍布全球30余个国家,海外售价比国内高出30%,仍获认可。
可以是时尚配件的化妆品。沈湫莎摄
主打儿童市场的妙可蓝多,通过往奶酪里加入人参,一下子打开银发市场。刚推出的“参情酪印”超预期,因为是“断货王”,因此在大会展区里也无法品尝到。上半年,妙可蓝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%,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。
“绿色设计”又何尝不是一次视角的转换。在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王金南看来,“绿色设计”的核心就在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,要在产品设计时减少污染和能耗,让产品能再循环。
人才为基,驱动创新永续
人才是产业升级的“第一资源”。今年,大会推出的青年创意设计人才“U35计划”,旨在发掘培育全球青年创意设计人才。沃尔沃亚太设计副总裁栗璟瑶、钛虎机器人首席执行官易港、中国先锋服装设计师王逢陈、同济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徐烨等35名青年设计人才入选,进一步筑牢上海世界一流“设计之都”建设的人才基础。而从他们的设计对象不难看出,设计已融入产业方方面面,是未来城市比拼不可或缺的软实力。
“设计之夜”的昆曲表演。沈湫莎摄
自2010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设计之都”以来,上海创意设计产业以年均两位数增速破浪前行,截至目前,产业规模超1.6万亿元,15年累计培育2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、200家市级设计创新中心,产业转化超过2500亿元。
从产业到生活,从微观至宏观,设计改变着这座城市的空间肌理,更重构产业形态、生活方式,及其与全球对话的话语体系。我们正见证一场深刻的产业与社会变革,设计将成为其中重要支点,驱动城市向“新”而行。
原标题:《设计已成核心引擎,驱动上海向“新”而行》
栏目主编:戎兵
来源:作者:文汇报 沈湫莎
发布于:北京市倍顺网-配资合作-加杠杆炒股-1万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